喚醒工業遺存
舊廠房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創空間,昔日倉庫變身打卡勝地……冬日,工業游成為遼寧文旅消費的重要選擇。借力文化旅游業發展,遼寧多處工業遺產被創意喚醒,沈陽紅梅文創園、朝陽1958科學樂園、大連三十七相等,以嶄新面貌走進百姓生活。
“老鐵,你去沈陽了,幫我帶點紅梅味精唄。”“沒問題,我給你多整點兒!”以前,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親朋好友間,紅梅味精也成了老沈陽人的驕傲。
紅梅文創園的前身就是原紅梅味精廠。紅梅與萬科兩大品牌強強聯合,在維持原有廠區布局、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同時,對廢舊廠房進行保護性修繕利用。如今,發酵藝術中心、味覺博物館、原料庫等特色工業建筑錯落有致,吸引著眾多游客。
沈陽市鐵西區文旅局局長王暉表示,紅梅文創園、工業博物館、奉天工場等關注度和曝光率上升成功帶動鐵西工業遺存熱度全面攀升。
今年11月,朝陽市利用朝陽水泵廠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的工業風活化新樣本——1958科學樂園開園。遵照修舊如舊原則,朝陽市以建設“工業文明記憶 智慧城市客廳”為目標,精準對接中小學科學和安全教育需求,活化利用水泵廠歷史文化街區,充分發揮歷史建筑、工業遺產資源和空間,打造1958科學樂園項目。開園兩周累計入園客流1.2萬人次。
“我家小朋友最喜歡的展廳就是未來世界展廳。”開園首日,朝陽市民班楊帶著兒子女兒來到1958科學樂園游玩。“未來世界展廳借助現代科技力量,打造了元宇宙超級時光隧道影院、飛躍影院等3個動感體驗項目,集全息影像互動和裸眼3D體驗于一體,真是太夢幻了。”班楊說。
家住沈陽的石顏是一位旅游愛好者,經常到大連旅游的她,對位于西崗區的三十七相、沙河口區的冰山慧谷很感興趣。“曾經的大連無線電廠,如今變成了一家做文化的園區,很有大連的地域風格。”石顏說。
大連三十七相文旅科技產業園副總經理蘇麗彥介紹,該項目以大連海洋城市為基調,以海浪與風帆為元素,融入開放、創新、浪漫的設計內涵,創意、潮流的建筑風格,讓三十七相在城市建筑群中脫穎而出。
大連冰山慧谷總經理助理周妍介紹,作為制冷工業文化的縮影與象征,冰山慧谷攜老廠區文化記憶打造新產業發展基因,通過“拆改結合、修舊如舊”“巧設計、小改造”,打造出一個城市級新興產業園區。
工業“銹帶”變文旅“秀帶”,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工行大連市分行創新推出為文旅企業量身定制的融資產品“文旅貸”,助力大連工業遺存資源再利用;建行大連市分行加大對城市更新和文旅產業支持力度,推動金融文旅深度融合,在大連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利用項目建設中,累計提供1.1億元貸款資金支持;西崗區稅務局針對三十七相入駐企業多為小微企業的特點,創新運用“稅互融”服務品牌,推出“稅務+園區”服務模式。
錦州、阜新等城市也通過盤活工業存量資產發展文旅產業。錦州市文旅局局長王丹丹表示,江蘇藍園將錦州核心地帶老舊廠房改造為藍·文化創意產業園,賦予工業遺跡新的生命。阜新市文旅局局長楊簡旭表示,遼寧太克集團東廣產業有限公司率先進行企業轉型,憑借區域內一山、兩河、九湖、千畝松林的豐富自然資源和鑄造鋼鐵企業獨特的工業遺產優勢,與黃家溝村共同創建了黃家溝生態旅游度假區,受到游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