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大連,有人在戰斗!
此時,在大連
有一個地方
就是微型戰場
有一群人在不分晝夜的
戰斗
TA們同時間賽跑
TA們為使命而戰
3月17日15時,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主任袁小林剛結束8個小時的工作,脫去厚厚的防護服,完成消殺流程,他躺在更衣室長凳上小憩了一會兒。
熬紅的雙眼、滿臉的勒痕
手術衣上清晰可見的汗堿
無一不顯示著檢測一線的繁忙
他已經連續奮戰了4天
每一批核酸檢測
都是對體力、耐力的巨大考驗
疫情發生后
大醫一院組成了43人的檢測隊伍
不停不休連夜奮戰
日檢測能力超過1萬管
3月16日當晚就檢測了近7萬人次,截至17日8時,該院共完成15萬余人次的核酸檢測任務。
該院檢驗科主任李士軍說:
核酸檢測最耗時間也最有風險,“零距離”接觸病毒核酸,整個操作過程不能絲毫出錯。 每一批次核酸檢測,都是對檢驗人員體力、耐力的巨大考驗。 為搶時間,他們在崗位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連地方都不挪動。
大醫二院作為城市檢測基地
又一次擔負起
大連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篩查工作
實驗室除了完成常規工作外,還承擔了金普新區、沙河口區、高新區、普蘭店區等地全員核酸標本檢測。
實驗室不斷提升檢測能力和檢測效率,30個小時內檢測量達到40余萬人次,創下新高。
目前,該院核酸檢測團隊增加至87人,分別組成3個班次,采取24小時輪組上崗不停機的滿負荷檢測辦法,最大限度迅速進行核酸檢測,全力以赴跑出核酸檢測的“加速度”,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
2小時提到最高日檢測能力
無須24小時,我們2小時之內就可以提到最高日檢測能力!
大連市中心醫院檢驗科王波主任自信地說
因為醫院日常工作就是“平戰結合”模式,日檢測核酸能力在平時就是保持在1萬左右,只需2小時就能啟動應急預案,人員到位、機器開機即可實現。 記者了解到,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有三處核酸檢測實驗室,除了檢驗科本部,還有方艙實驗室、分子檢測中心。
目前,醫院已從3月14日凌晨即恢復到日測4萬單管“硬核”能力,當日即完成40695單管混檢,累計294332人次。
目前,醫院三處共有40臺PCR擴增儀,8臺快速核酸檢測儀,24小時進行運轉,50名工作人員分成兩組也是“人停機器不停”的工作模式。
據統計,截至3月17日凌晨,市中心醫院已累計完成全市核酸樣本檢測618477人次
目前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酸檢測基地
共有20臺核酸檢測提取儀
35臺PCR檢測儀
40余名檢測人員24小時不停機運轉
最大檢測量可達2.5萬管
醫院又緊急抽調以藥劑科、機關為主的掃碼人員全力配合核酸檢測工作,力求達到最大檢測量。 大連市友誼醫院實驗室也迅速重新分組排班 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員和設備 確保核酸檢測工作的高速運轉
截止目前,該院已完成金普新區、普蘭店區、甘井子區、中山區樣本共計37252管、371248人次的核酸檢測量,大規模檢測仍在繼續中。
此時的實驗室
就是微型的戰場
每日的核酸檢查工作日漸增多
核酸標本不分晝夜一批批送進來
幾乎每天都有高達5000管的檢測量
在這支隊伍里
不僅有經驗豐富的“60后”“70后”
更多的是“80后”“90后”的年輕力量
全體隊員并肩戰斗,團結協作
同時間賽跑
為使命而戰